高級駕駛輔助系統(ADAS)已經徹底改變了汽車安全和便利性,而這些系統的核心組件是一個關鍵組件:攝像頭模組。隨著汽車變得越來越自主,對高性能、可靠的攝像頭模組的需求激增。本文提供了汽車ADAS中攝像頭模組的全面技術概述,涵蓋其核心組件、類型、關鍵規格、挑戰和未來趨勢——這是工程師、行業專業人士以及任何對汽車技術感興趣的人必備的知識。
The Role of相機模組在ADAS中:它們為何重要
ADAS 依賴一套傳感器來感知車輛的周圍環境、做出決策並協助駕駛員。在這些傳感器中,包括雷達、激光雷達和超聲波,攝像頭模塊因其捕捉高解析度視覺數據的能力而脫穎而出,使得需要詳細圖像分析的功能得以實現。與雷達(在距離和速度檢測方面表現出色)或激光雷達(提供 3D 空間映射)不同,攝像頭模擬人類視覺,使其在車道識別、交通標誌檢測和行人識別等任務中不可或缺。
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,全球汽車攝像頭市場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256億美元,主要受到ADAS採用的驅動。這一增長凸顯了攝像頭模組作為基本ADAS功能(例如,倒車攝像頭)和先進功能(例如,自動緊急制動、自適應巡航控制與車道居中)的基礎技術的角色。沒有高品質的攝像頭模組,許多救生ADAS功能將無法實現。
汽車ADAS相機模組的核心組件
汽車攝影機模組不僅僅是一個「攝影機」——它是一個由專門組件組成的集成系統,旨在承受惡劣的汽車環境並提供穩定的性能。以下是其關鍵部件:
1. 影像感測器 (CMOS 與 CCD)
影像感測器是模組的「眼睛」,將光轉換為電信號。在汽車應用中,CMOS(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)感測器佔主導地位,取代舊式的CCD(電荷耦合裝置)感測器,原因有幾個:
• 低功耗:對於電力容量有限的汽車系統至關重要。
• 高速:以最小的運動模糊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(例如,其他車輛)。
• 整合:CMOS 感測器可以直接在晶片上整合額外功能(例如,HDR 處理),減少模組大小和複雜性。
• 成本效益:可擴展以進行大規模生產,這是汽車行業的一個關鍵要求。
現代CMOS感測器用於ADAS還具備全球快門(vs. 滾動快門),以避免在捕捉移動物體時出現失真——這對於車道偏離警告(LDW)等功能來說是必須的,因為失真的影像可能會觸發錯誤警報。
2. 鏡頭組件
鏡頭將光線聚焦到影像感測器上,其設計直接影響影像質量。汽車ADAS鏡頭的設計目的是:
• 寬動態範圍 (WDR):處理極端光照條件(例如,明亮的陽光、黑暗的隧道),而不會過度曝光或不足曝光關鍵細節。
• 抗眩光和抗反射塗層:以減少來自迎面而來的車頭燈或潮濕表面的眩光。
• 耐溫性:能夠承受汽車環境中典型的 -40°C 到 85°C 的溫度範圍。
• 固定焦距:大多數ADAS攝像頭使用固定鏡頭(與變焦相比)以保持一致性,因為變焦機構增加了複雜性和可靠性風險。
常見的鏡頭類型包括廣角鏡頭(用於360°環景系統)和長焦鏡頭(用於自適應巡航控制中的長距離檢測)。
3. 圖像信號處理器 (ISP)
ISP 是相機模組的「大腦」,處理來自影像感測器的原始數據以生成可用的影像。其主要功能包括:
• 降噪:消除低光照條件下的顆粒感。
• 顏色校正:確保準確的顏色表現,用於交通信號燈檢測等任務。
• 畸變修正:修正鏡頭畸變(例如,廣角鏡頭的桶形畸變)。
• HDR 合併:結合多個曝光以捕捉明亮和黑暗區域的細節——對於在變化光照下的 ADAS 性能至關重要。
汽車 ISP 也經過優化以實現低延遲,因為 ADAS 功能(例如,自動緊急制動)需要實時數據以快速反應。
4. 住房和连接器
模組的外殼保護內部元件免受灰塵、濕氣、振動和極端溫度的影響——這對於汽車的可靠性至關重要(汽車零件通常需要超過10年的使用壽命)。連接器(例如,LVDS、以太網)以高速將處理過的數據傳輸到車輛的ADAS ECU(電子控制單元),隨著以太網因其帶寬(高達10 Gbps)越來越受到青睞,以支持高解析度攝像頭。
ADAS相機模組的類型及其應用
ADAS中的相機模組根據其在車輛上的位置和預期用途進行分類。以下是最常見的類型:
1. 前置攝像頭 (FFC)
安裝在擋風玻璃後方(靠近後視鏡)的前向攝像頭是最通用的ADAS攝像頭。它們通常使用廣角或長焦鏡頭,並啟用核心功能,例如:
• 車道偏離警示 (LDW) / 車道保持輔助 (LKA):檢測車道標記,以提醒駕駛者如果車輛偏離,或輕輕將其引導回車道。
• 自主緊急煞車 (AEB):識別行人、自行車騎士和其他車輛,以在碰撞即將發生時觸發煞車。
• 交通標誌識別 (TSR):檢測限速、停車標誌和禁止超車區域,並將其顯示給駕駛員。
• 自適應巡航控制 (ACC) 及車道居中:保持與前方車輛的安全距離,並使車輛保持在車道中央。
高端FFC系統使用立體相機(兩個鏡頭並排)來計算深度,與單鏡頭(單眼)相機相比,提高了物體檢測的準確性。
2. 環景攝像頭 (SVC)
也稱為360°相機,環景系統使用4–6個相機(前方、後方和側鏡)來創建車輛周圍的鳥瞰圖。應用包括:
• 停車輔助:通過在資訊娛樂螢幕上顯示障礙物(例如,路緣、其他車輛)來幫助駕駛者駛入狹窄空間。
• 盲點偵測 (BSD):在變換車道時提醒駕駛者注意盲點中的車輛。
• 交叉交通警報 (CTA):在從車道或停車位倒車時警告來車。
環景攝像頭需要精確的校準,以確保從多個角度拍攝的圖像無縫拼接。
3. 後向攝像頭 (RFC)
在許多地區(例如,自2018年以來的美國)對新車輛強制要求,後向攝像頭協助倒車。除了基本的倒車視圖外,它們還支持:
• 後方交叉交通警示 (RCTA):類似於CTA,但專注於後方交通。
• 後方自動緊急煞車 (RAEB):在倒車時如果檢測到碰撞,則自動煞車。
4. 車艙內攝像頭
安裝在儀表板或方向盤柱上的車內攝像頭監控駕駛員和乘客。主要應用包括:
• 駕駛監控系統 (DMS):追蹤眼睛運動、頭部位置和面部表情,以檢測疲勞、分心或醉酒——如有必要,提醒駕駛員或甚至減速車輛。
• 乘客偵測:確保乘客系好安全帶或偵測兒童座椅以調整氣囊部署。
• 手勢控制:啟用免手操作的資訊娛樂系統(例如,滑動以更改音樂)。
ADAS相機模組的關鍵技術規格
並非所有相機模組都是一樣的——性能取決於針對ADAS要求量身定制的關鍵規格。以下是最重要的指標:
1. 解析度
解析度(以百萬像素(MP)計算)決定了捕捉的細節水平。對於ADAS:
• 1–2 MP:適合基本功能(例如,倒車影像攝影機)。
• 4–8 MP: 理想的前置攝像頭(支持 LKA、AEB 和 TSR)。
• 8+ MP: 針對高端ADAS和自動駕駛(Level 3+)而出現,能夠在遠距離檢測小物體(例如,碎片)。
更高的解析度需要更多的帶寬(因此轉向以太網)和更強大的ISP來實時處理數據。
2. 幀率 (FPS)
幀率(每秒幀數)衡量相機每秒捕捉多少影像。ADAS需要30–60 FPS來追蹤快速移動的物體(例如,高速公路上的車輛)而不會模糊。較低的FPS可能導致ADAS反應延遲或不準確。
3. 動態範圍 (HDR)
動態範圍是指相機在明亮和黑暗區域捕捉細節的能力。ADAS 相機需要 120+ dB HDR 來應對如日出/日落、隧道入口或車頭燈的眩光等挑戰性條件。沒有高 HDR,關鍵物體(例如,陰影中的行人)可能會被忽略。
4. 視野 (FOV)
FOV(以度數計算)決定了相機可以捕捉的範圍:
• 狹窄視場 (20–40°):用於長距離檢測的長焦鏡頭(例如,ACC)。
• 寬廣視場 (60–120°):用於車道保持和環視系統。
• 超寬視場 (120+°):用於360°停車輔助。
5. 延遲
延遲是圖像捕獲與數據傳輸到 ECU 之間的時間。ADAS 需要 <50 毫秒的延遲來進行像 AEB 這樣的時間敏感功能——任何延遲都可能意味著碰撞與避免之間的差異。
6. 環境耐久性
汽車攝像頭模組必須符合嚴格的行業標準(例如,IEC 60068環境測試)以承受:
• 溫度極端 (-40°C 至 85°C)。
• 震動(來自崎嶇的道路)。
• 濕氣和灰塵(IP6K9K 等級是常見的)。
• 化學暴露(例如,路鹽、清潔液)。
ADAS相機模組面臨的挑戰
儘管它們很重要,ADAS 相機模組面臨幾個技術和實際挑戰:
1. 嚴酷的環境條件
雨、雪、霧、污垢和眩光會遮擋攝像頭鏡頭,降低影像質量。雖然防霧塗層和鏡頭加熱器有所幫助,但極端天氣仍然對ADAS性能構成風險。
2. 感測器融合整合
ADAS 依賴於融合來自攝像頭、雷達和激光雷達的數據,以彌補每個傳感器的弱點(例如,攝像頭在霧中表現不佳;雷達在物體分類方面存在困難)。將攝像頭數據與其他傳感器集成需要標準化的協議和低延遲的處理——這對於製造商來說是一個持續的挑戰。
3. 校準與維護
相機模組需要精確的校準(在生產過程中和維修後)以確保準確的對齊。校準不良可能導致錯誤的ADAS警報或失敗的檢測。對於消費者來說,如果由經銷商進行校準,則可能會產生高昂的費用。
4. 數據安全與隱私
車艙內的攝像頭收集敏感數據(例如,駕駛員行為),引發隱私擔憂。製造商必須實施加密和安全數據存儲,以遵守GDPR和CCPA等法規。
ADAS相機模組技術的未來趨勢
隨著ADAS向完全自動駕駛車輛(5級)演進,攝像頭模組在幾個關鍵領域準備進一步發展:
1. 更高解析度和多傳感器模組
我們可以預期看到12–16 MP的相機成為前置系統的標準,能夠在更長的距離上檢測物體。此外,多傳感器模組(將相機與雷達或激光雷達結合)將減少尺寸和成本,同時改善傳感器融合。
2. 人工智慧與邊緣運算
將人工智慧加速器(例如,神經處理單元,NPU)整合到相機模組中,將能夠實現設備上的影像分析,減少延遲並降低對中央ECU的依賴。人工智慧將增強物體分類(例如,區分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)並適應稀有場景(例如,動物穿越)。
3. 熱成像和多光譜成像
熱成像相機(檢測熱簽名)將補充可見光相機,改善低光或霧霾條件下的檢測。多光譜相機(捕捉紅外線和紫外線光)也可以用於道路表面狀況監測等任務(例如,檢測冰)。
4. 微型化與整合
相機模組將變得更小,並更好地融入車輛設計(例如,隱藏在格柵或側鏡中),以改善空氣動力學和美學。模組化設計還將使舊車輛的升級變得更容易。
5. 自我清潔和自我校準系統
未來的模組可能包括自清潔機制(例如,微型雨刷或氣流噴嘴)以去除污垢和水,以及自我校準軟體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預的情況下保持準確性。
結論:ADAS的未來取決於攝像頭模組的創新
相機模組是現代ADAS的支柱,實現了拯救生命的安全功能,並為自動駕駛鋪平了道路。隨著技術的進步,它們的角色只會增長——受到更高解析度、AI整合和改進耐用性的驅動。對於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來說,投資於相機模組創新不僅是一項商業必要性——這是對更安全、更可靠交通的承諾。
無論您是設計下一代ADAS的工程師,還是對您的汽車如何“看”道路感到好奇的消費者,了解相機模組是駕馭汽車技術未來的關鍵。